发布日期:2025-05-21 07:44 点击次数:107
由中日友好医院李光伟教授团队和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巩秋红教授团队联合完成的一项新课题——“早发2型糖尿病与中国成年人长期癌症风险增加相关——大庆糖尿病研究30年随访”,近日在线发表于《英国癌症杂志》。研究结果显示,年轻时罹患2型糖尿病,与今后长期癌症风险增加脱不了干系。
研究团队对620例≤50岁的年轻2型糖尿病患者、649例>50岁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310例≤50岁年轻非糖尿病对照者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年轻时无糖尿病者、年轻和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癌症年发病率有显著差异,分别为3.7/1000人年、5.5/1000人年和4.0/1000人年。在校正了糖尿病病程和其他混杂因素后发现,年轻2型糖尿病患者癌症发生风险比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增加81%,比年轻无糖尿病对照者高143%。
研究团队还进一步按糖尿病持续时间做出了分层分析,结果表明:在病程≤20年的人群中,年轻发病者的癌症发生率是年长发病者的两倍以上;即使病程超过20年,年轻发病组的风险依然高于年长组,尽管差距略有缩小。这些数据揭示,糖尿病发病越早,未来几十年内的累积癌症风险也越高。这也解释了为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代谢性疾病—癌症”之间的潜在联系。
在这项课题中,专家团队还引入了一个新概念——“糖尿病自由期”,即从出生到糖尿病确诊的时间。他们发现:如果一个人的糖尿病自由期延长(如从42岁延至61岁),其癌症自由期平均可延至近8年;统计模型显示,糖尿病自由期与癌症自由期呈显著正相关。这意味着,延迟糖尿病的发生,不仅能改善代谢健康,还能有效推迟甚至避免某些癌症的发展进程。
除发病年龄外,研究团队还识别出几个重要的协变量:空腹血糖水平升高与癌症风险上升密切相关;吸烟史是独立危险因素;抗高血压药和降脂药的使用反而与较低的癌症风险相关,提示代谢性疾病的综合管理可能具有抗癌潜力。根据这项研究结果,团队专家认为:“提前构筑抵御糖尿病的‘防线’,也许就是我们对抗癌症的一种全新方式。”
本项论文作者之一、大庆油田总医院心血管病专家王金平教授介绍,大庆研究全称“大庆糖尿病、糖耐量低减及其并发症防治工作的前瞻性研究”,是上世纪80年代由中日友好医院与大庆油田总医院合作开展的全世界首个以“生活方式干预预防糖尿病”的大型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之所以用“大庆”命名,是因为参与研究的对象,都是来自黑龙江省大庆油田的职工及家属。
“大庆研究”启动到现在,陆续取得了三大里程碑式成果。第一个10年(1986—1996年):6年生活方式干预结果在全球首次证明,通过简单的中等强度生活方式干预,能将糖尿病的发生率降低51%。这一成果为全球糖尿病预防提供了重要依据。
第二个10年(1996—2006年):研究结果表明,以饮食和运动为主要内容的生活方式干预可以长期减少糖尿病的发生。该研究成果于2008年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进一步增加了“大庆研究”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
第三个10年(2006—2016年):研究结果表明,6年的生活方式干预不仅长期降低了糖尿病的发病风险,还减少了威胁生命的心血管疾病“硬终点”。这一发现为糖尿病预防与心血管疾病的防控结合提供了重要支撑。
2024年,“大庆研究”发布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将糖尿病推迟4年,其后20年的全因死亡风险降低26%,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降低37%;将糖尿病推迟6年,其后20年的全因死亡风险、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分别降低至少40%,并可显著延长寿命。这些数据再次证明了生活方式干预在糖尿病预防中的长期效益。
用一句话概括,“大庆研究”历时30年时间,最终搞清了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生活方式干预确实能有效预防糖尿病。这项堪称破冰之旅的科研成果,被《自然·医学》杂志列为过去100年糖尿病相关领域的重要里程碑事件之一。(衣晓峰李华妍)